據央視新聞報道,今年7月,俄羅斯高官第一次正式提出,如果美國繼續在俄烏問題上拱火,不排除“收回”阿拉斯加的可能。如今雙方在北極附近的領土爭端,變得更加激烈了。美媒給出的理由有兩個:首先,俄羅斯在弗蘭格爾島建立了軍事基地,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。俄烏沖突爆發后,美國主導的北約也加強了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,畢竟,以北極為圓心的話,俄羅斯的導彈射程可以覆蓋整個北美。
據央視新聞報道,今年7月,俄羅斯高官第一次正式提出,如果美國繼續在俄烏問題上拱火,不排除“收回”阿拉斯加的可能。如今雙方在北極附近的領土爭端,變得更加激烈了。
近日,美媒聲稱,俄羅斯應該把弗蘭格爾島還給美國。俄羅斯高官說,你們才應該把阿拉斯加還給我們。當初一毛錢沒給就把阿拉斯加占領了,哪有這么做買賣的?
關于這個事,雙方都沒說實話。先說弗蘭格爾島,它雖然緊挨著阿拉斯加,但確實跟美國沒多大關系,就連島名都是用俄羅斯將軍弗蘭格爾的名字命名的。
1991年,美蘇簽訂的海上邊界協定中規定,弗蘭格爾島是俄羅斯領土。也就是說,弗蘭格爾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是白紙黑字確定好的,美國國會參議院也在當年批準通過,實在沒啥可爭議的。
美媒給出的理由有兩個:首先,俄羅斯在弗蘭格爾島建立了軍事基地,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。這擺明了是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,說得好像美國在阿拉斯加的軍事基地對俄羅斯沒有威脅似的。
其次,弗蘭格爾島不僅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還蘊藏著大量化石能源和礦藏,經濟價值不可估量。這恐怕才是美國覬覦弗蘭格爾島的真正原因。
至于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沒付錢的說法,更是無稽之談,不過沙俄當年用白菜價賤賣阿拉斯加倒是事實。
18世紀末,沙俄在阿拉斯加設立了美洲公司,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差不多,都是通過商業模式對海外領土實行殖民統治。
沒過多久,歐洲各國就因為爭奪殖民地掀起了一場大亂斗。在英法聯軍的進攻下,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損失慘重,對阿拉斯加的控制力也隨之減弱,又出于對本土戰略安全的擔憂,沙皇就想把它賣掉。
但賣給誰是個問題。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,阿拉斯加這么大一塊凍土更像是個累贅,沒人愿意當冤大頭。
最后,由于美國在南北戰爭中得到了沙俄的幫助,不得已當了這個接盤俠。時任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給出的720萬美元的收購價也讓沙皇很滿意。
西華德本人也因為斥巨資買了塊荒地被美國人狠狠地說了一通,但很快,美國人就意識到自己錯了。他們發現,阿拉斯加的魚又大又多,金礦和石油也是應有盡有,720萬美元和它的經濟價值比起來,不過是九牛一毛,這筆買賣真是穩賺不賠。
二戰期間,阿拉斯加的戰略價值又體現出來,著名的阿留申戰役就是在這里發生的。阿拉斯加也憑借自身過硬的實力成為了美國第49州。
俄國人則一直后悔賤賣了阿拉斯加,也是因為這個原因,美國沒有付款的陰謀論才會甚囂塵上。
如今,隨著全球變暖和戰爭威脅加劇,北極地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。俄烏沖突爆發后,美國主導的北約也加強了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,畢竟,以北極為圓心的話,俄羅斯的導彈射程可以覆蓋整個北美。
此外,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冰川大面積融化,北極航道又成了各國爭奪的對象。報告顯示,到本世紀中期,北極冰川將減少一半以上,到時候,北極航道就可以實現大規模通航。
這樣一來,從亞洲到歐洲和北美的航線不僅能大大縮短里程,還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、蘇伊士運河這些政治敏感區域,降低運輸風險。
目前,俄羅斯對北極的開發優勢比較明顯,破冰船技術的發展也遠超美歐國家。但隨著瑞典、芬蘭“入約”進程的加快,用不了多久,俄羅斯就會在北極地區被北約國家“包圍”,未來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。